牴牾
成語(Idiom):牴牾(dī w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dī w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爭吵、爭斗不休,爭執(zhí)不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爭吵、爭斗不休,爭執(zhí)不決的狀況。形容雙方意見不合,爭論不休,無法解決紛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爭執(zhí)激烈、無法調和的情況,特別是指雙方都堅持己見,無法妥協(xié)或達成共識的爭執(zh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牴牾之患,莫大于欲達而不達也。”牴牾一詞最早見于莊子的《外物》一篇,用來形容人們欲求達到目標,卻因各種原因無法實現(xiàn)而感到苦惱和困擾。后來逐漸演變?yōu)橹笭幊场幎凡恍莸囊馑肌?/p>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的意見總是牴牾不合,很難達成共識。
2. 這個問題牴牾了很久,雙方都沒有讓步的意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牴牾”拆分成“牛”和“無”,想象兩頭牛因為爭執(zhí)不休而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景,幫助記憶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爭執(zhí)、紛爭相關的成語,如“爭鋒相對”、“你死我活”等,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兩個同學因為玩具爭吵得很厲害,真是牴牾不休。
2. 初中生:在班級會上,同學們對于學校活動的安排意見不一,討論牴牾了很久。
3. 高中生:我們班級的同學們對于班級活動的方案意見不合,導致了牴牾不休的局面。
4. 大學生:社團成員對于活動的策劃和組織方式有不同意見,導致了牴牾不休的局面,最后只能通過投票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