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詞語解釋
bù tǔ bù rú ㄅㄨˋ ㄊㄨˇ ㄅㄨˋ ㄖㄨˊ不吐不茹
《詩·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 仲山甫 ,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后以“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軟怕硬。《舊唐書·李大亮傳論》:“及 高祖 臨朝,諫舞胡鳴玉,懷不吐不茹之節(jié),存有始有卒之規(guī),可謂危矣。” 明 張居正 《答宣大王巡撫言薊邊要務(wù)》:“其人達於事理,不吐不茹, 蕭 規(guī) 曹 隨,必獲同心之濟,故用 陳 公。”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吐不茹
成語(Idiom):不吐不茹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tǔ bù r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不吐不快,言辭直率,毫不講究委婉和圓滑。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吐不茹意為不吐不快,是形容一個人直言不諱,毫不講究委婉和圓滑。這個成語強調(diào)了坦率直言的品質(zhì),表示一個人在說話時毫不掩飾真實的想法,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吐不茹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言辭中直率、坦誠,不拐彎抹角,毫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這個成語適用于各種場合,例如在工作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在爭論中堅持自己的立場、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表達自己的情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淮陰侯列傳》載有一個故事。淮陰侯劉邦與項羽爭霸天下,劉邦派劉賈去拜訪項羽,劉賈回來后,劉邦問他有什么話沒有說出來,劉賈回答說:“我不吐不茹,一次說出來。”這個故事中的“不吐不茹”成語,就是這樣引申而來的。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不吐不茹”的結(jié)構(gòu)是“不 + 吐 + 不 + 茹”,其中“吐”表示吐出,茹”表示吃進去。“不吐不茹”通過這種結(jié)構(gòu)表達了一個人直言不諱的品質(zh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向不吐不茹,總是說話直接,有時候說話會得罪人。
2. 她是一個不吐不茹的人,不管什么事情都會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憶“不吐不茹”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直言不諱”這個詞語進行聯(lián)想,因為它們的含義相似。同時,可以將“吐”和“茹”這兩個字與吐出和吃進的動作進行關(guān)聯(lián),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常用成語的意義和用法,以豐富自己的漢語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喜歡和直言不諱的朋友一起玩,因為他們不吐不茹,對我說話很直接。
2. 初中生:老師問我們對這次考試的意見,我毫不掩飾地說出了自己的不滿,我覺得我不吐不茹。
3. 高中生:在班會上,我直接提出了對學(xué)校管理的一些問題,因為我認(rèn)為只有不吐不茹,才能讓問題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