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饔飧不濟(yōng sūn bù jì)
發音(Pronunciation):yōng sūn bù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飯菜不夠豐盛,表示生活貧困、物資匱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饔飧,古代指供奉神明的飯食;不濟,不豐盛、不足夠。饔飧不濟形容飯菜不夠豐盛,也可以用來比喻生活貧困,物資匱乏的困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饔飧不濟可以用來形容飯菜不夠豐盛的場景,也可以用來比喻生活貧困、物資匱乏的情況。在日常口語和文學作品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孟嘗君為了表達對貧苦百姓的關懷,決定和百姓一同吃飯。他派人告訴百姓:“今天我要和你們一起吃飯,請你們帶上你們的飯菜?!笨墒秦毧嗟陌傩罩荒軒硪恍┖唵蔚氖澄?,結果飯菜非常不夠豐盛。孟嘗君看到后非常心疼,于是用“饔飧不濟”來形容這種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饔飧不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餐館的菜品真是饔飧不濟,一點都不好吃。
2. 在那個貧困的年代,人們的生活常常是饔飧不濟的。
3. 雖然農村的生活簡樸,但是大家從不覺得饔飧不濟,因為有親情的溫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饔飧不濟”聯想成一桌子菜只有幾口,非常不豐盛的樣子。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貧困、困境相關的成語,如“窮途末路”、“一貧如洗”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家昨天晚上的晚飯真的是饔飧不濟,只有一碗面條。
2. 初中生:那個地方的經濟很差,很多人的生活都是饔飧不濟的。
3. 高中生:那個時期的社會資源非常有限,很多人的生活都是饔飧不濟的。
4. 大學生:在那個貧困的地方,人們的生活常常是饔飧不濟的,但是大家仍然堅持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