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靴
成語(Idiom):皂靴
發音(Pronunciation):zào x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穿著皂靴的人,暗指平民百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皂靴是一種普通的靴子,由于材料簡單、制作粗糙,多被平民百姓所穿。因此,“皂靴”成語常用來比喻平凡、普通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平民百姓、普通人的身份和地位,也可用于形容平庸無能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劉焉傳》記載了一個故事。劉焉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非常貪婪,被人詬病為“貪官”。有一天,劉焉出巡時,被一位老百姓戲稱為“皂靴劉大夫”。這個稱呼暗指劉焉是個平庸無能、貪污受賄的官員。后來,人們就用“皂靴”來形容平民百姓和普通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出身低微,但心地善良,是個真正的皂靴。
2. 這個國家需要的不是一群皂靴,而是有遠見的領導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想象一個穿著普通皂靴的人,代表著平凡、普通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社會等級和官僚體制的知識,進一步理解“皂靴”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穿我的皂靴,因為它們很舒服。
2. 初中生:他雖然是個普通的皂靴,但他有很多才華。
3. 高中生: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改革者,而不是一群皂靴。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奮斗,不做皂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