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陜
基本解釋
陜 即今 陜西省 陜縣 。相傳 周 初 周公 旦 、 召公 奭 分 陜 而治, 周公 治 陜 以東, 召公 治 陜 以西。后謂封建王朝官僚出任地方官為“分陜”。《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今既無 衛侯 、 康叔 之監,分 陜 所任,又非 旦 奭 。”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太尉 潁川 庾亮 ,以帝舅民望,受分 陜 之重,鎮 武昌 。” 章炳麟 《封建考》:“且夫秉鞭專伐,有分 陜 之重;同壤藩侯,有聘享之好。”
成語(Idiom):分陜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sh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分開陜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陜是指分開陜西,形容勢不兩立、分道揚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團隊、組織或個人之間分裂矛盾,無法共同合作或達成共識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在唐朝時期,武則天下令將軍李靖征討安史之亂,他的兒子李辟陜被任命為陜西節度使。然而,李靖的另一個兒子李懷仁也希望得到此職位。于是,李懷仁和李辟陜之間產生了矛盾和爭斗,最終導致了兄弟之間的關系破裂,分道揚鑣,形成了“分陜”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是“分”,賓語是“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意見不合,他們最終分陜而行。
2. 在團隊中,如果不能共同合作,只會導致分陜,最終無法取得好的結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幅畫面,想象兩個人站在陜西的兩端,拉著一條線,最終這條線被拉斷,兩個人分開了,就是分陜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唐朝歷史和安史之亂的知識,了解當時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因為不同意見,最后也分陜了。
2. 初中生:班級里的兩個團隊因為意見不合,最終也分陜了。
3. 高中生:在社團中,由于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標,我們最終也分陜了。
4. 大學生:在項目組中,由于分工不清,我們的團隊也分陜了。
5. 成年人:公司內部的兩個派系意見不合,最終也分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