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
基本解釋
(1).在 安徽省 淮南市 西。相傳 漢 淮南王 劉安 曾與八公登此山,故名。 東晉 太元 八年(公元383年) 淝水 之戰, 謝玄 大敗 前秦 苻堅 兵, 堅 登 壽陽城 ,望 八公山 上草木,以為皆 晉 兵,即此。參閱《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八年》。
(2).在 安徽省 和縣 北。相傳有八位仙人下棋飲酒于此,故名。 宋 開禧 間更名 殺狐岡 。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十一·和州》。
成語(Idiom):八公山
發音(Pronunciation):bā gōng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聚集在一起,共同做某件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公山這個成語源于古代中國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有八只公雞在山上發現了一只狐貍。它們決定合力捉住狐貍,保護自己的安全。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達到某個目標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公山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團結一致,共同合作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團隊合作、集體努力、協作共贏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公山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的八只公雞代表著人們在面對困難時,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公山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詞序要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必須像八公山一樣,團結起來,共同戰勝困難。
2.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需要八公山的精神,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取得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八公山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八只公雞站在山上,團結一致地合力捉住狐貍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以及其他類似于八公山的成語,比如“七手八腳”、“眾志成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同學們像八公山一樣,齊心協力,完成了一項團隊作業。
2. 初中生:學校舉辦的運動會上,各個班級同學們像八公山一樣,團結一致,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3. 高中生:在社區志愿者活動中,大家像八公山一樣,共同努力,為社區做出了貢獻。
4. 大學生:在大學的學習中,我們需要八公山的精神,齊心協力,共同追求知識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