訐諫
基本解釋
直諫。 唐 柳宗元 《佩韋賦》:“ 冶 訐諫於昏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茍縱直而不覊兮,乃變罹而禍仍。”
成語(Idiom):訐諫(jié jiàn)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君主或上級進行忠告或規勸,以期改正錯誤或防止災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訐諫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訐指的是揭發,諫指的是規勸。訐諫的意思是通過揭發和規勸上級來改正錯誤或防止災禍。這個成語強調了對上級的忠誠和對事物的正確判斷,是一種為國家和人民著想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訐諫一詞常用于描述對上級或領導進行忠告或規勸的情境。它可以用于描述在政治、軍事、教育以及家庭等各個領域中,人們對錯誤行為或決策提出建議和警告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訐諫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據說,在古代的中國,有一位名叫訐無畏的官員,他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勇敢地向君主訐諫。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對國家的忠誠和對事物的正確判斷。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成訐諫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訐諫由兩個漢字組成,訐和諫。其中,訐是動詞,指的是揭發;諫是動詞,指的是規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忠誠的公務員,我們應該敢于訐諫,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著想。
2. 面對領導的錯誤決策,我們應該勇敢地訐諫,以期改正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訐諫這個成語:
1. 將訐和諫兩個字分開記憶,訐指的是揭發,諫指的是規勸。
2. 將訐諫的含義理解為對上級的忠告或規勸,以期改正錯誤或防止災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古代歷史和文化感興趣,可以深入學習古代官員的訐諫故事,以及其他與政治和軍事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我要勇敢地訐諫,提醒同學們不要欺負弱小的同學。
2. 初中生(13-15歲):作為一名學生代表,我要訐諫學校領導,提出更好的建議,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
3. 高中生(16-18歲):在學生會的會議上,我訐諫同學們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為未來做好準備。
4. 大學生(19-22歲):作為學生,我們應該訐諫政府,提出更多的環保建議,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