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搏手無策 (bó shǒu wú cè)
發音(Pronunciation):bó shǒu wú c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在困難或危險的情況下,手段、方法無法施展或無法解決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搏手無策是一個形容詞語,由“搏”、“手”、“無”、“策”四個字組成。其中,“搏”指奮力爭斗,努力抵抗;“手”指代手段、方法;“無”表示沒有;“策”指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在面對困難或危險時,無法施展手段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在面對困難或危險時,無法采取有效措施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用于形容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的無助感。也可以用于描述某個團隊或組織在面對復雜問題時,無法找到解決方案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故事中,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著名將領,他在與劉邦爭霸的戰爭中,曾經面對過許多困難和挑戰。有一次,項羽在攻打齊國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無法找到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于是他感到非常無助,用“搏手無策”來形容自己束手無策的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搏手無策是一個四字成語,其中的每個字都有特定的含義,通過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這個成語的特定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這個復雜的問題時,他感到搏手無策。
2. 老師對這個學生的問題也感到搏手無策,不知道該怎么幫助他。
3. 公司遇到了嚴重的經營困難,高層管理者們也感到搏手無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嘗試將這個成語與項羽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項羽在戰爭中面對困難時的無助感??梢酝ㄟ^繪制圖畫、編寫故事、與他人討論等方式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困難、解決問題相關的成語,如“力不從心”、“力不勝任”等。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故事和歷史背景,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面對數學難題,小明感到搏手無策。
2. 初中生(13-15歲):考試前夕,她發現自己還有很多知識沒掌握,感到搏手無策。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高考的壓力,他感到搏手無策,不知道如何應對。
4. 大學生(19-22歲):面對就業困難,他感到搏手無策,不知道如何找到合適的工作。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工作中遇到復雜問題時,他感到搏手無策,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