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牕
成語(Idiom):斷牕
發音(Pronunciation):duàn y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爭、災難等導致家園破壞或不安,無家可歸的情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斷牕是一個古代的成語,牕是指窗戶。斷牕意味著家園被毀,窗戶被打破,人們無家可歸,無處安身。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戰爭、災難等情況下人們的不幸遭遇,表達無家可歸、無依無靠的悲慘處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斷牕常用于描述戰爭、災難等造成的家園破壞和人們流離失所的情景。可以用于文章、演講等文學作品中,以表達人們在困境中的無助和無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斷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七年》中。相傳春秋時期,晉國戰敗,晉國的一位貴族名叫石碏,他的家被毀,家里的窗戶也被打破,他無家可歸,流離失所。后來,他在山中遇到了一個老人,老人告訴他:“斷牕之后,必有室。”意思是說,家園被毀后,一定會有新的家。石碏聽后感到非常欣慰,于是繼續前行,最終重新建立了家園。這個故事被后人用來形容人們在困境中的堅強和重建家園的決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斷牕的結構是“斷”和“牕”兩個字。其中,“斷”表示被破壞、中斷,而“牕”表示窗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戰火連天,無數家庭被迫斷牕流離。
2. 這次地震使得許多人家園被毀,陷入了斷牕的境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斷牕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的家被戰火破壞,窗戶被打破的情景,這樣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斷牕這個成語的同時,你還可以了解其他與戰爭、災難相關的成語,如“瓦解軍心”、“水火不容”等,以豐富你的詞匯量,并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爭使得很多孩子家園被毀,他們變成了斷牕的孩子。
2. 初中生:在地震中,很多人的家園被毀,他們陷入了斷牕的境地。
3. 高中生:戰爭和災難會導致無數家庭斷牕流離,這是一種令人痛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