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保境息民
發音(Pronunciation):bǎo jìng xī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保護國境,安撫百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保境息民是指保護國境安全,維護社會秩序,使人民安居樂業。這個成語強調了國家應該保護國境,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政府或領導者積極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福祉的行為。它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保護家庭和社區的安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平準書》。據說,在秦朝時期,有一位官員叫衛鞅,他提出了一種治國的理念,就是要“保境息民”。他主張要加強邊境的防御,保護國家的安全;同時,要改革政府的政策,安撫百姓,使人民安居樂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詞組成,分別是“保境”、“息”和“民”。其中,“保境”表示保護國境,“息”表示安撫,“民”表示百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要加強邊境防御,保境息民,確保國家安全。
2. 作為一名警察,他的職責是保境息民,維護社區的安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守衛邊境的士兵,要保護國境安全,同時也要安撫百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保境息民相關的歷史事件,如中國古代的邊塞文化、邊防軍事等方面的知識,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就是在做保境息民的事情。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關心同學們的生活,保境息民,維護班級的和諧。
3. 高中生:我們要關注社會問題,關心弱勢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為保境息民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