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
成語(Idiom):棉蚜(mián yá)
發音(Pronunciation):mián y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對害人的壞人心慈手軟,不加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棉蚜,是由“棉花”和“蚜蟲”組成的成語。棉花柔軟輕盈,蚜蟲常常在棉花上寄生,吸取棉花的汁液。比喻對害人的壞人心慈手軟,不加懲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對罪惡行為不予懲罰或輕判的情況,也可以描述對壞人心慈手軟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棉蚜”的故事起源于明代朱權的《長生殿記》。故事中,朱棣(明成祖)命令將犯罪的大臣李賢處以輕刑,并用“棉蚜”形容朱棣對李賢心慈手軟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這種對罪惡行為不加懲罰的做法,簡直就是棉蚜。
2. 在法律面前,沒有人應該是棉蚜,對壞人必須嚴懲。
3. 這個社會需要嚴厲打擊罪惡行為,不能再有棉蚜存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棉花”和“蚜蟲”形象地結合在一起來記憶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心慈手軟的人,像蚜蟲一樣寄生在柔軟的棉花上,不加懲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成語的起源和用法,以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為什么那個欺負我同學的人老師不給他罰站?老師:他是個棉蚜,不懂得錯就要受罰的道理。
2. 初中生:班里的紀律越來越差了,老師對違紀的同學都太棉蚜了,應該更嚴厲一點。
3. 高中生:社會上還有很多心慈手軟的人,對犯罪分子太寬容了,應該加強法律的力度,不能讓棉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