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公
基本解釋
妻稱夫之父。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北間風俗,婦呼舅為大人公。”
成語(Idiom):大人公
發音(Pronunciation):dà rén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以身作則,為他人樹立良好榜樣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人公一詞源自《論語·子路》:“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意思是指君子注重道義,而小人只顧自身利益。大人公形容的是有道德品質的人,他們以身作則,為他人樹立良好榜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人公這個成語常用于表揚那些有道德操守、為他人著想的人。在教育場景中,可以用來鼓勵學生們學習正直、守法、助人為樂的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人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思想。儒家注重道德修養和個人行為的規范,強調君子應該以身作則,為他人樹立良好的榜樣。大人公這個成語正是儒家思想的體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人公是由“大人”和“公”兩個詞組成的。其中,“大人”指的是有道德品質、有操守的人,“公”指的是公正、公平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大人公,對待每個人都非常公正。
2.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做一個大人公,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高大的人(大人)站在公正的天平上(公),以身作則,為他人樹立良好榜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論語》和其他經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做一個大人公,不欺負同學,幫助別人。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做一個大人公,不作弊,不欺負弱者。
3. 高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以身作則,做一個大人公,為同學們樹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