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網烣恢,疏而不漏
基本解釋
謂天道如大網﹐雖稀疏卻無有漏失。比喻作惡者逃不出上天的懲罰。語出《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成語(Idiom):天網烣恢,疏而不漏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wǎng huī huǐ, shū ér bù l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天道、法律或者紀律嚴明,對于罪惡行為沒有絲毫容忍,一定會被發現并受到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張廣袤無垠的天網,它織密了每一個網眼,沒有任何一個罪惡行為可以逃脫它的審查和懲罰。無論多么狡猾或者隱蔽,罪惡最終都會被揭露并受到應有的懲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常用于形容法律、紀律或者道德監督的嚴明,以及對于違法犯罪行為的嚴厲打擊。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不要犯罪,因為罪惡行為終將被揭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據說,漢朝時期,董仲舒是一位非常有道德觀念的學者。他曾經向漢武帝提出了一種監察官員的方法,即通過設置天網來監視官員的行為,以防止腐敗和貪污。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成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網烣恢,疏而不漏,由四個詞語組成,采用了對仗的結構,形象地描繪了天道、法律或者紀律的嚴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公務員,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天網烣恢,疏而不漏的原則,嚴守職責,不得有絲毫犯錯。
2. 法律是天網烣恢,疏而不漏的,任何犯罪行為最終都會受到應有的制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每個字拆分開來記憶,例如,“天”象征天道或法律,“網”象征監視或審查,“烣恢”表示嚴明和全面,“疏而不漏”表示沒有任何漏洞或遺漏。可以將每個字與其含義進行聯系,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和道德觀念,以及相關的成語和故事。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罪不容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天網烣恢,疏而不漏,我們不能偷竊別人的東西。
2. 初中生(13-15歲):我相信,天網烣恢,疏而不漏,那些不良行為一定會被發現并受到懲罰。
3. 高中生(16-18歲):在我們的社會中,天網烣恢,疏而不漏,沒有任何犯罪行為可以逃脫法律的制裁。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天網烣恢,疏而不漏的原則,為社會的公正與正義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