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廉
基本解釋
謂嚴正不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吳起 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
成語(Idiom):節廉(jié lián)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l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謹慎節儉,廉潔奉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個人或組織在生活、工作中勤儉節約,廉潔奉公,不浪費、不貪污受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組織具備節儉、廉潔的品質,也可用于提醒他人要節約資源,反對浪費和腐敗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暫無相關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廉為形容詞短語,由“節”和“廉”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過著節廉的生活,從不浪費。
2. 這家公司以廉潔奉公為宗旨,深受社會贊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節廉”這個成語與節儉、廉潔的概念聯系起來,通過反復使用和運用該成語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新聞報道等來了解更多關于節廉的實際應用和案例,以及相關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節廉用水,不浪費。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廉潔奉公,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3. 高中生:學習要節廉用時,合理規劃時間,提高效率。
4. 大學生:要做一個節廉的大學生,不浪費家長的辛苦錢。
5. 成年人:作為一名公務員,他一直保持著廉潔奉公的作風,受到了同事們的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