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年
基本解釋
“而立之年”的省語。指三十歲。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九:“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南史·王弘傳》:“爰自總髮,迄將立年,州閭鄉黨,見許愚昚。” 唐 魏徵 《九成宮醴泉銘》:“逮乎立年,撫臨億兆。”
成語(Idiom):立年(lì nián)
發音(Pronunciation):lì n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紀輕,能夠立即行動,有所作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立年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年輕人勇敢、積極、有干勁,能夠迅速行動并取得成果。這個成語強調了年輕人的活力和潛力,鼓勵他們在年輕時就積極奮斗,追求自己的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立年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年輕人在工作、學習或創業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行動力。它可以用來稱贊年輕人的能力和努力,也可以用來鼓勵年輕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堅定的決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立年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孝武本紀》中。據記載,劉徹(漢孝武帝)即位時年僅16歲,但他非常有才干和決心,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國家得以恢復繁榮。因此,人們稱他為“立年之主”,并將“立年”成語用來形容有能力、有決心的年輕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立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立”表示立即行動,有所作為,“年”表示年輕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雖輕,卻非常有干勁,真是一個立年之才。
2. 這個年輕人在創業中展現出了立年的精神,迅速取得了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年輕”、“勇敢”、“積極”等詞語聯想來記憶立年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輕人站在一年的頂端,迅速行動,有所作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年輕和積極相關的成語,如“壯年”、“奮發圖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長大后成為一個立年的科學家,為世界做出貢獻。
2. 初中生:他雖然年紀輕,但他的表現已經展現出了立年的風采。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年輕人要有立年的精神,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