殄沒
成語(Idiom):殄沒(tiǎn mò)
發音(Pronunciation):tiǎn m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完全毀滅,徹底消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殄沒是一個動詞成語,用來形容將事物完全毀滅、徹底消滅。它表示將某人或某物徹底消滅,使其不復存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戰爭、災難等情景下,也可用于比喻某種力量或行為的破壞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十五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的孤竹城被敵人圍困,城中的糧食嚴重不足。城中的一位老者,為了保護城市的安全,決定將城市內的糧食全部燒毀,以防止敵人得到。最后,城市被敵人攻破,但糧食已經完全毀滅,敵人沒有得到任何補給。這個故事就是殄沒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殄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殄”是動詞,表示毀滅;“沒”是動詞,表示消失、滅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敵軍的攻勢非常猛烈,我們必須全力反擊,否則就會被他們殄沒。
2. 這場火災將整個村莊的房屋和財產都殄沒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殄沒”記憶成“天末”,意味著事物被毀滅到了天涯海角的地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學習其他與毀滅有關的成語,如“覆水難收”、“一敗涂地”等,以擴展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敵人的攻擊太猛烈了,我們必須全力反擊,否則我們的家園就會被他們殄沒。
初中生:這場大火把整個村莊都燒毀了,村民們的房屋和財產都被殄沒了。
高中生:這場戰爭造成了無數生命的喪失,許多家庭被殄沒,人們心中充滿了深深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