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
成語(Idiom):德政(dé zhèng)
發音(Pronunciation):dé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政府或統治者以道德為準則,依法治國,為民眾謀利益的政治措施和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德政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強調政府或統治者應該以道德為準則來治理國家,依法行政,為民眾謀福利。德政是一種善治的表現,體現了政府的公正、廉潔和為民服務的態度。德政不僅指政策的公正合理,更強調政府的為民情懷和為民辦事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德政常用于描述政府或統治者的善治行為,可以用于贊揚政府的公正和為民服務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德政來形容一些組織或個人的善行,表示他們為他人著想,關心社會公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有這樣一段話:“夫治國者,若執一端而不可移,不可以為政;若不可移,不可以為政,則上下交惑,君臣失位,法令不行,刑罰不決,賢者失志,百姓不安。故曰:政無常,德難行。”這段話強調了政治家應該以德治國的重要性。后來,德政一詞逐漸被用來形容政治家的善治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德政是由“德”和“政”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德”指道德、品德,表示政府或統治者應該以道德為準則;“政”指政治、政權,表示政府或統治者的行政措施和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政府一直秉持著德政,為民眾謀福利。
2. 只有以德政為基礎,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3. 這個企業以德政為核心價值觀,關注員工福利和社會責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德政”這個成語拆分為“德”的拼音“dé”和“政”的拼音“zhèng”,并與含義相連想象,幫助記憶。同時,可以通過與實際生活中的政府善治行為相聯系,加深記憶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古代政治哲學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論語》、《大學》等經典著作,了解更多關于德政的思想和實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每天都會給我們上德政課,教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2. 初中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德政政策,為農村的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教育機會。
3. 高中生:德政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它可以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向那些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學習,以德政的精神為指導,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