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祭
基本解釋
指郊社山川等祭祀。與內祭相對?!?a href="/r_ci_d180d23c2351d6de8f1fe808c55a5e23/" target="_blank">周禮·地官·牧人》:“凡外祭毀事,用尨可也?!?鄭玄 注:“外祭謂表貉及王行所過山川用事者?!薄?a href="/r_ci_4c0d31f14b8a027d80ecd66e21646064/" target="_blank">禮記·祭統》:“外祭則郊社是也。內祭則大嘗禘是也?!?孔穎達 疏:“外祭則郊社者,諸侯常祭唯社稷。”
成語(Idiom):外祭
發音(Pronunciation):wài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外面祭祀,不親自參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外祭是一個古代的宗教儀式,人們在特定的場合和時間,前往神廟或祭壇,向神明祭祀。而“外祭”這個成語中的“外”,則表示不親自參與祭祀,而是委托他人代為祭祀。這個成語的含義也可以引申為指自己沒有親自參與某件事情,而是委托他人代為完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外祭”這個成語來形容某人不親自參與某件事情,而是委托他人代為完成的情況。例如,某個人在公司里承擔了很多工作,但他卻總是將任務外包給其他同事完成,這時我們可以說他是在“外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動。古人認為祭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須親自參與才能表達真誠。因此,有一位官員在祭祀的時候,卻沒有親自參與,而是派人代為祭祀。這個行為被人們認為是不敬,因此形成了“外祭”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外祭”的結構為“外+祭”,其中“外”表示不親自,而“祭”表示祭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把自己的工作外包給別人,真是個外祭的人。
2. 老板把重要的會議交給了助理,自己卻不親自參與,簡直就是在外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祭祀活動中,親自執香拜神,表達真誠的心意。而“外祭”則是沒有親自參與,沒有真誠的心意,因此記憶起來會更加深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祭祀相關的成語,如“祭酒”、“祭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作業交給了媽媽幫我寫,感覺好像在外祭一樣。
2. 初中生:我把班級的活動委托給了同學組織,自己沒有親自參與,可以說是在外祭了。
3. 高中生:我把家里的家務交給了保姆,自己沒有親自做,有點像在外祭。
4. 大學生:我把論文的修改交給了導師,自己沒有親自修改,算是在外祭吧。
5. 成年人:我把公司的重要任務交給了下屬,自己沒有親自參與,有點像在外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