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涸
成語(Idiom):渴涸(kě hé)
發音(Pronunciation):kě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渴望得到滋潤而無法得到滿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渴涸這個成語由兩個詞組成,渴和涸。渴指口渴、渴望;涸指干涸、枯竭。合在一起,形容人非常渴望得到某種滋潤或滿足,但卻無法得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對某種需求或期望的強烈渴望,但卻無法實現或得到滿足的情況。比如,一個人渴望得到一份工作,但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可以說他對工作的渴望已經渴涸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渴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中。故事講述了晉國的昭公三次派遣使者去周朝求救,但都沒有得到幫助。最終,昭公感到非常失望和絕望,形容自己的渴望得到幫助已經渴涸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渴涸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形容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學習的渴望已經渴涸了,從來沒有付出過實際行動。
2. 這個項目的資金一直沒有到位,導致我們的渴望得到成功已經渴涸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渴涸的發音與“可喝”的發音相近,可以把渴望得到滋潤的情感與口渴的感覺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水文化,了解水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以及與渴望、滿足等概念的聯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在沙漠里渴望找到一片綠洲,但最終發現這只是我的渴涸之夢。
2. 初中生(14歲):我對成功的渴望已經渴涸了,因為我一直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
3. 高中生(17歲):他對愛情的渴望已經渴涸,因為他多次經歷了失戀的痛苦。
4. 大學生(20歲):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對理想職位的渴望已經渴涸,我現在只想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