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壽
基本解釋
(1).猶三老。《詩·魯頌·閟宮》:“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毛 傳:“壽,考也。” 馬瑞辰 通釋:“據下言如岡如陵,是祝其壽考,則壽從傳訓考為是。考猶老也,三壽,猶三老也。”《文選·張衡<東京賦>》:“降至尊以訓恭,送迎拜乎三壽。” 薛綜 注:“三壽,三老也。言天子尊而養此三老者,以教天下之敬,故來拜迎,去拜送焉。” 宋 范仲淹 《明堂賦》:“奉三壽以勗天下之孝,設三乏以勸諸侯之風。”
(2).古稱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下壽八十。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唐 孔穎達 疏。后泛指高壽。 唐 張說 《崔訥妻劉氏墓志》:“嗚呼!天道輔仁,人道與順,眷茲大德,不遐三壽,何哉?” 宋 范成大 《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詞》:“閲世彌三壽,還鄉忽九原。”
英文翻譯
1.【醫】triple longevity
成語(Idiom):三壽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s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三次壽命,表示多次生死或多次遭遇危險,仍能安然無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它由“三”和“壽”兩個字組成。其中,“三”表示次數或數量,“壽”表示壽命或生命。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或一件事經歷了多次生死或多次危險,卻能夠幸免于難,保持安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經歷了多次困難或危險,卻能夠順利度過,表達其堅強、頑強不屈的意志和生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三壽”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故事。相傳,有一個叫做石季龍的人,他在戰亂中被多次處死,但每次都能夠奇跡般地復活。人們認為他有三次壽命,所以稱他為“三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三壽”的結構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歷了三次車禍,但每次都能夠幸免于難,真是三壽了。
2. 這座房子歷經了三次地震,卻依然屹立不倒,真是三壽之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經歷了三次死亡,卻每次都能夠復活,這個人就擁有了三次壽命,即“三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三壽”相關的成語,如“三生有幸”、“三過其門而不入”等,來擴展對這個主題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摔了好幾次,但他每次都沒有受傷,真是三壽啊!
2. 小學生:我爺爺曾經在戰爭中經歷了三次爆炸,但他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真是三壽之人。
3. 中學生:這個小說的主人公歷經了三次危險,但最終成功逃脫,真是三壽之人。
4. 高中生:這部電影的主角在面對三次生死考驗時都能夠安然無恙,真是三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