跂動噦息
成語(Idiom):跂動噦息
發音(Pronunciation):qí dòng huì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因疲勞或痛苦而喘息、呼吸困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跂動噦息是由“跂動”和“噦息”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跂動”指用兩腿交替踏步行走,形容疲勞時的艱難行走;“噦息”指呼吸困難,喘息。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因疲勞或痛苦而呼吸困難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在長時間勞累后,呼吸急促、喘息不止的情景。也可以用來比喻經歷了一段艱難困苦的時期后,終于得到了片刻的喘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跂動噦息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談藪》一書中。書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宋朝時,有一個名叫楊炎的官員,他因為忠于職守,堅持不屈,遭到了朝廷的打壓和迫害。楊炎被貶到一個偏遠的地方,長時間的勞累和痛苦使他身心俱疲,幾乎喘不過氣來。后來,楊炎終于得到了寬恕和喘息的機會。這個故事成為了跂動噦息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跂動噦息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兩個動詞組成,形容一個人在疲勞或痛苦中呼吸困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連續幾天的工作,他累得跂動噦息。
2. 在經歷了一場艱苦的戰斗后,士兵們終于可以跂動噦息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跂動”與艱難行走的形象聯系起來,將“噦息”與呼吸困難的感覺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疲憊不堪的人,艱難地走著,同時喘息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疲勞、勞累、喘息有關的成語,如“喘息未定”、“喘息之機”等。也可以了解一些與堅持、不屈不撓有關的成語,如“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跑了一段路后,累得跂動噦息。
2. 初中生:考試前夜,我熬夜復習到凌晨,感覺跂動噦息。
3. 高中生:為了參加比賽,他每天訓練到筋疲力盡,跂動噦息。
4. 大學生:大學生活充實而緊張,有時候感覺跂動噦息。
5. 成年人:工作壓力大,每天下班后都感覺跂動噦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