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書
成語(Idiom):殘書
發音(Pronunciation):cán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殘破不全的書籍,比喻知識淺陋或學問不全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殘書原指破損的書籍,后來引申為指知識不全面或學問淺薄。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或知識面有限,無法全面理解和掌握某個領域的知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學識狹窄或知識面不全,也可以用于批評某個作品或文章的內容不全面或不深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有一篇名為《殘書》的文章,文章描寫了漢代一位名叫陳琳的官員,他專門收集殘破的書籍,通過修復加以保存。后來,人們用“殘書”來比喻知識淺陋或學問不全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其中,“殘書”是賓語,表示被形容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生的知識面太窄了,簡直就是一本殘書。
2. 他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連個殘書都算不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本破爛不全的書,代表著淺薄的知識。通過將圖像與成語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地記住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比如“蜻蜓點水”、“一知半解”等。這些成語都可以用來形容知識淺薄或了解不全面的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學問像一本殘書,只知道皮毛,不懂深入。
2. 初中生:這本書太殘了,里面的知識都是一些基礎的,沒有深入的內容。
3. 高中生:他的知識儲備太有限了,簡直就是一本殘書。
4. 大學生:這個專業的課程太淺薄了,簡直就是一本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