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賊
基本解釋
(1).道教謂命、物、時、功、神為五賊。《陰符經》上:“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張果 注:“五賊者,命、物、時、功、神也……故反經合道之謀其名有五,圣人禪之乃謂之賊,天下賴之則謂之德。故賊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 黃帝 所以代 炎帝 也。賊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 堯 所以代帝 摯 也。賊天之時,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 舜 所以代帝 堯 也。賊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 大禹 所以代帝 舜 也。賊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 殷湯 所以革 夏 命也, 周武 所以革 殷 命也。故見之者昌,自然而昌也。” 清 錢謙益 《煉丹臺》詩:“六相資輔弼,五賊收狂癲。”
(2).指五種有害禾稼的東西。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賦》:“正五刑以去五虐,繁五稼而除五賊。”
(3).五種自傷致疾之事。 清 唐甄 《潛書·厚本》:“思淫心疾,氣淫肝疾,味淫脾疾,飲淫肺疾,色淫腎疾。此五者,內自賊者也。五賊日蝕,則漸傷而中虛,以成內疾。”
成語(Idiom):五賊
發音(Pronunciation):wǔ z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五個罪犯或惡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賊是由“五”和“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五表示數量,賊表示犯罪分子。五賊指的是五個罪犯或惡徒,表示一群壞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賊一詞通常用于形容一群壞人或犯罪團伙。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群共同從事不正當活動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賊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民間傳說。相傳在古代,有五個賊匪經常在山林中作案,他們行事狡猾,作案手法高明,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后來,這五個賊匪被官府抓獲并繩之以法。人們為了警示后人,將這五個賊匪稱為五賊,用以形容壞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賊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五”和“賊”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伙里有五賊,他們一起犯下了很多罪行。
2. 那些五賊終于被抓獲歸案了,不再為非作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五賊”與五個犯罪分子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五個賊匪在山林中行動,制造恐怖和混亂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三賊”、“七賊”等,來擴展對于壞人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五賊是壞人的意思,我們要遠離壞人。
2. 初中生(14歲):這個小說里有一個團伙,里面有五賊,他們的計劃總是很狡猾。
3. 高中生(17歲):這個電影講述了一個犯罪團伙的故事,他們被稱為五賊,他們的行動讓人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