蜼螭
成語(Idiom):蜼螭(wèi lí)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龍形的神獸,形容人或物非常壯麗、威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蜼螭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形狀像龍,頭上有角,身上有鱗甲,四肢有爪子。它象征著威武、壯麗和莊嚴。成語“蜼螭”用來形容人或物非常壯麗、威武,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氣勢雄偉、威風凜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建筑、景觀、氣勢、風采等方面,表達壯麗、威武、莊嚴的意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蜼螭的形象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山海經》中,被描述為一種神奇的神獸。在古代,人們將蜼螭作為一種吉祥的象征,常常用來裝飾建筑、器物等,以帶來好運和祝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蜼螭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宮殿建筑氣勢雄偉,猶如蜼螭騰空。
2. 他身著華麗的龍袍,威風凜凜,宛如一尊蜼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蜼螭的形象與龍相連,想象龍的威武和壯麗,來記憶蜼螭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神獸的形象和意義,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神獸的崇拜和贊美。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畫了一幅蜼螭的畫,老師夸獎我畫得很壯麗。
2. 初中生:他踢進了一粒漂亮的進球,場上的氣氛頓時變得蜼螭起來。
3. 高中生:他穿著一身華麗的禮服,走進舞會,宛如一尊蜼螭,吸引了眾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