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訃
基本解釋
死訊。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音容不接祇隔夜,兇訃詎可相尋來!” 宋 江休復 《江鄰幾雜志》:“ 胡瑗 翼之 卒,兇訃至京, 錢公輔 學士與太學生徒百餘人詣 興國 戒壇院 舉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陳錫九》:“后 錫九 如 西安 ,遂造兇訃,以絶女志。”
成語(Idiom):兇訃(xiōng fù)
發音(Pronunciation):xiōng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兇惡的消息或壞消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兇訃是由“兇”和“訃”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兇意指兇惡、惡劣,訃意指報喪、喪事。兇訃形容兇惡的消息或壞消息,通常指人們不愿聽到或接受的噩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兇訃常用于形容壞消息或不幸的事件,可以用于描述個人或社會方面的不利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兇訃可以用來形容災難、事故、疾病等不幸事件的傳達和接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兇訃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年》:“兇事訃國,非所以招也。”意思是兇惡的事情傳到國家,不是故意招致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兇訃是指不幸的消息傳到國家,而不是故意引發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兇訃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聽到這個兇訃,他頓時垂頭喪氣。
2. 這個兇訃傳來,讓人心生恐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兇訃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聽到壞消息后,表情兇惡地報喪的場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兇訃相關的成語,如兇多吉少、兇相畢露等,進一步擴展對兇訃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到兇訃,他的臉色變得很難看。
2. 初中生:這個兇訃傳來,家人都感到非常傷心。
3. 高中生:這個兇訃讓整個社區陷入了恐慌。
4. 大學生:他的離世給我們帶來了一份兇訃,讓我們倍感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