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術
基本解釋
◎ 方術 fāngshù
[arts of necromancy,astrology,medicine,etc.] 古時指方士求仙、煉丹的方法;也指醫、卜、星、相等技術
詳細解釋
(1).學術,特定的一種學說或技藝。與道家所謂無所不包的“道術”相對。《莊子·天下》:“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古之所謂道術者,果惡乎在?曰‘無乎不在’。” 陳鼓應 今注:“ 林希逸 説:‘方術,學術也。’ 蔣錫昌 説:‘方術者,乃 莊子 指曲士一察之道而言,如 墨翟 、 宋鈃 、 惠施 、 公孫龍 等所治之道是也。’”《荀子·堯問》:“德若 堯 禹 ,世少知之,方術不用,為人所疑。”《呂氏春秋·贊能》:“説義以聽,方術信行,能令人主上至於王,下至於霸,我不若子也。”
(2).泛指天文(包括星占、風角等)、醫學(包括巫醫)、神仙術、房中術、占卜、相術、遁甲、堪輿、讖緯等。《后漢書》有《方術傳》,傳主多精其一術或數術。《史記·孝武本紀》:“夫人卒, 少翁 以方術蓋夜致 王夫人 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見焉。”《后漢書·方術傳序》:“ 漢 自 武帝 頗好方術,天下懷協道蓺之士,莫不負策抵掌,順風而屆焉。”《魏書·術藝傳·劉靈助》:“ 靈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謂方術堪能動眾。” 宋 葉適 《張令人墓志銘》:“不信方術,不崇釋老,不畏巫鬼。” 清 唐孫華 《題張漢昭小像》詩:“聞君妙方術,六疾應手瘳。”
(3).專指道教采藥煉丹及養身之術。 晉 葛洪 《抱樸子·金丹》:“余少好方術,負步請問,不憚險遠。”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滯》:“以六經訓俗士,以方術授知音。” 秦牧 《長街燈語·李時珍精神永放光輝》:“朝廷迷信方術,皇帝拼命找‘不死藥’來吃。”
(4).方法;策略。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諸先羣哲,惄然焦然思有以拯救之,普渡之,各竭其心思,出其方術,施濟之。” 劉半農 《國語運動略史提要》:“我們應當將這問題用最精細的方術去研究。” 續范亭 《三年不言之言》:“他們的欺騙方術,適足以欺人自欺耳。”
成語(Idiom):方術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狡猾的手段或詭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術一詞源于古代道家的術語,原指道家修煉的方法和技巧。后來,方術的含義逐漸演變為指用于欺騙或迷惑他人的手段和詭計。這種手段通常是不光明正大的,常常是以隱蔽或欺騙性的方式進行,以達到個人或團體的私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術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組織使用欺騙、隱瞞或不誠實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可以用于描述政治中的陰謀詭計、商業中的欺詐手段、個人生活中的欺騙行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術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養生主》一章中,莊子談到了道家修煉的方法和技巧,稱之為“方術”。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方術的含義逐漸演變為貶義詞,用來指代欺騙和詭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術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利用各種方術來欺騙別人,獲得了巨額的利益。
2. 這個公司采用了一些不光明正大的方術,來獲取競爭對手的商業機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方術”與欺騙、詭計等負面的詞語聯系起來記憶。此外,可以將該成語與道家修煉方法的原始含義聯系起來,以幫助理解其演變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方術相關的成語,例如“欺世盜名”、“謀財害命”等,可以幫助加深對方術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用方術騙了同學的零食。
2. 初中生:那個學生用方術讓老師相信他完成了作業。
3. 高中生:他通過方術控制了學生會選舉的結果。
4. 大學生:那個學生利用方術欺騙了導師,獲得了更多的研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