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案無留牘(àn wú liú dú)
發音(Pronunciation):àn wú liú d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案件沒有留下任何書面記錄,缺乏證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案無留牘是一個由“案”、“無”、“留”、“牘”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案”指的是案件或案例,“無”表示沒有,“留”表示保留或留下,“牘”表示書面記錄。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案件沒有留下任何書面記錄,缺乏證據。它用來形容一些案件或事件沒有明確的記錄或證據,使得事情變得模糊不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案無留牘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些案件、事件或情況缺乏證據或明確的記錄。它可以用在法律、司法、審判等領域,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些歷史上缺乏完整記錄或證據的事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案無留牘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廣陵謝安列傳》中。謝安是東晉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他曾任廣陵太守。有一次,有人告發了一位官員,指控他貪污受賄。謝安調查此事,但卻沒有找到任何書面記錄或證據。于是,謝安就在案卷上寫下了“案無留牘”四個字,表示這個案件沒有留下任何書面記錄或證據。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案無留牘是一個四字成語,由“案”、“無”、“留”、“牘”四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起案件涉及重要人物,卻案無留牘,很難判斷真相。
2. 老張的辭職信上沒有簽名,完全是案無留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1. 將“案無留牘”四個字寫在一張紙上,多次閱讀并朗讀出來,加深記憶。
2. 將成語與類似的成語進行對比和區分,幫助記憶。“案無留牘”與“無跡可尋”、“無憑無據”等成語都有相似的含義,但都有不同的構詞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無跡可尋”、“無憑無據”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聽說過一個案子,叫做“案無留牘”,就是沒有證據的案件。
2. 初中生:這個偵探小說里,有一個案件就是案無留牘,最后是靠證人的證言解決的。
3. 高中生:歷史上有很多案無留牘的事件,導致我們對那段歷史的了解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