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逗
基本解釋
同“ 句讀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六:“句讀,《法華經》作‘句逗’。” 朱自清 《論朗誦詩》:“但是這對話得干脆,句逗不能長,并且得相當勻整。”
成語(Idiom):句逗(jù dòu)
發音(Pronunciation):jù d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句子結構簡短,詞語簡潔明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句逗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句子的結構簡短,詞語簡潔明了,沒有冗長的修飾語或廢話。它強調了言辭的簡明扼要,既能表達清楚,又能省卻冗長的描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句逗常常用于評價文章、演講或者對話中的言辭。當一個句子簡潔明了,沒有多余的修飾詞或廢話時,可以用“句逗”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句逗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最早出現于清代文學家紀昀的《疏影書聲·觀書有感》一文中。紀昀在文中用“句逗”來形容一篇文章的句子結構簡短、詞語簡潔明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句逗是由“句”和“逗”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句”表示句子,“逗”表示簡短、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寫得很句逗,一目了然。
2. 他的演講很句逗,沒有任何廢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句逗”這個成語:
1. 將“句逗”這個成語與簡潔明了的句子聯系起來,例如“這個句子很句逗”。
2. 將“句逗”的發音“jù dòu”與“句讀”進行聯想,表示句子的讀法簡潔明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文章或演講有關的成語,例如“文縐縐”、“言簡意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5-12歲):這個故事寫得很句逗,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講課很句逗,沒有冗長的廢話。
3. 高中生(16-18歲):這篇文章的句子結構很句逗,很容易理解。
4. 大學生(19-22歲):這個演講的言辭很句逗,沒有任何多余的修飾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