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食
基本解釋
傳說能化為異類食人尸者。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人化異類》:“又夷中人有號為僕食者,不論男女,年至老,輟變異形,或犬或豕或驢之屬,於人墳前拜之,其尸即出,為彼所食,蓋亦百夷一種也。”
成語(Idiom):仆食
發音(Pronunciation):pū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傭人為主人做飯,比喻為他人服務或被他人操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仆食”由“仆”和“食”兩個字組成。其中,“仆”指傭人、仆人,“食”指吃飯。成語的含義是傭人為主人做飯,比喻為他人服務或被他人操縱。它形象地描述了一種被動的、被控制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被他人操縱或服務于他人的情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被他人利用、操縱,失去自主權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一味迎合他人,完全按照他人的意愿行事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四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昭公問管仲:“吾聞君子不仆食,何也?”管仲回答:“君子不仆食者,所以避嫌疑也。君子不仆食,則百姓何以仆君?”這個故事表達了一個道理,即君子不應該讓自己陷入被他人操縱的狀態,以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尊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不+仆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在公司里低聲下氣,完全是為了仆食那位高層領導。
2. 這個政客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得不仆食于權貴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仆食”與傭人為主人做飯的場景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傭人在為主人獻上食物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服務、被操縱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奴顏婢膝”、“馬首是瞻”等,以擴大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仆食于別人,我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2. 初中生:他總是仆食于老師的要求,從不敢有自己的主見。
3. 高中生:為了得到好成績,她不得不仆食于學習,幾乎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