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調
成語(Idiom):道調
發音(Pronunciation):dào d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語調的得體、準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道調源自《莊子·逍遙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意思是指言語應該準確、得體,不多言無益,不少言有余,言語要符合道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道調常用于形容言辭、語調得體,準確恰當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有分寸,不過分,也不過于保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道調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言辭應該符合道德規范和邏輯思維。這個成語在古代就已經被廣泛使用,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語言的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道調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道”表示道理、道德,而“調”表示言辭、語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道調得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這篇文章的道調很好,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同時又不失客觀公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道調”與正確的言辭、語調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說話時,態度得體,用詞準確,語氣恰當,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思想,了解道德規范和邏輯思維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要道調地回答問題,不可以亂說話。
2. 初中生:在辯論比賽中,我們要注意道調,用有力的言辭表達自己的觀點。
3. 高中生:寫作文時要注意道調,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4. 大學生:在演講比賽中,我們要注重道調,用準確的語言和聲音吸引觀眾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