譏興
基本解釋
諷諭和寄托(某種含義)。 唐 顧陶 《<唐詩類選>序》:“或風韻標特,譏興深遠,雖已在他集,而汩沒於未至者,亦復掇而取焉。”
成語(Idiom):譏興 (jī xīng)
發音(Pronunciation):jī x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諷刺、嘲笑的情緒或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譏興是由“譏”和“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譏意為嘲笑、諷刺,興指情緒、言辭。譏興表示一種以嘲笑、諷刺為主的情緒或言辭,用來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不滿或不贊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譏興常常用于描述對某人或某事的諷刺、嘲笑情緒。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對話、文章、演講等場合,表達對不滿、不贊同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譏興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卷二十九·王莽傳》中。故事講述了王莽篡位后,他的政治措施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和嘲笑。當時有人用“譏興”來形容對王莽的諷刺和嘲笑情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譏興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式上是一個名詞短語,沒有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荒唐言行引起了大家的譏興。
2. 在他失敗后,許多人紛紛對他進行譏興。
3. 不要對別人的不幸感到高興,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譏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譏興”這個成語與諷刺、嘲笑的情緒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嘲笑著另一個人,用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故事,了解更多關于譏興的使用場景和故事起源,進一步豐富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譏興讓同學們都笑了起來。
2. 初中生:老師的嚴厲讓同學們無法抑制內心的譏興。
3. 高中生:他的譏興言辭引起了班級的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