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吏
成語(Idiom):卑吏
發音(Pronunciation):bēi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卑賤而無能的官吏,也形容地位低下而無能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卑吏一詞由“卑”和“吏”兩個字組成。卑,意為低下、卑賤;吏,指官吏、官員。卑吏形容那些地位卑賤、無能無德的官吏,也可用來形容地位低下、能力低劣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語境中,用來批評或嘲諷那些地位低下、能力差的官員或個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卑吏一詞最早出自《史記·平準書》,記載了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官員。這位官員名叫卑敖,他地位卑微,又無能無德,被人們稱為“卑吏”。后來,卑吏成為了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形容那些無能、低下的官員或個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官員只會搞些小動作,真是個卑吏。
2. 這位領導地位雖高,卻一直被人看作是個卑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卑吏”與“卑鄙”的發音相近,通過聯想來記憶。同時,可以想象一個地位低下、無能的官員,形象生動地表達了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卑躬屈膝”、“卑鄙無恥”等,可以幫助擴展對于“卑吏”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的班長經常不負責任,真是個卑吏。
2. 初中生:那個老師說話總是不負責任,我們都覺得他是個卑吏。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明明做了很多壞事,卻還在公眾面前裝作正直,真是個卑吏。
4. 大學生:這個公司領導地位雖高,卻無能無德,完全是個卑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