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cún ér bù lùn ㄘㄨㄣˊ ㄦˊ ㄅㄨˋ ㄌㄨㄣˋ存而不論(存而不論)
◎ 存而不論 cún’ér-bùlùn
[leave the question open] 暫時保留起來不進行討論
這個問題可以暫時存而不論,先討論其他問題
詞語解釋
cún ér bù lùn ㄘㄨㄣˊ ㄦˊ ㄅㄨˋ ㄌㄨㄣˋ存而不論(存而不論)
把問題擱置起來,不加推究和討論。《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圣人論而不議。”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序》:“釋教推報應之理,余嘗存而不論。”《舊唐書·李絳傳》:“圣旨所及,實辨邪源。但存而不論,弊斯息矣。”《宋史·陳恕傳》:“三教之興,其來已久,前代毀之者多矣,但存而不論可也。” 魯迅 《準風月談·答“兼示”》:“至于存而不論,那固然也可以,然而論及又有何妨呢?”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存而不論
成語(Idiom):存而不論
發音(Pronunciation):cún ér bù l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論或不考慮某事物的存在或情況,只關注其他方面的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存而不論是一個表示不關注或不考慮某事物的成語。它強調在討論或決策時,不把某個特定的因素或問題考慮在內,而只關注其他方面的問題。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對某個事物或問題的忽視或漠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存而不論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中,例如在討論政策時,忽略了實施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難;在評價一個人時,只看重其外貌而忽略了其內在品質;在談論一個事件時,只關注其結果而不考慮其過程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存而不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浚傳》中。當時,王浚是晉朝的將領,他在戰爭中取得了一次重大勝利。但是,他并沒有對勝利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而是只關注戰爭結束后的享樂。因此,后人用“存而不論”來形容只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和原因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存而不論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存”(存在)、“而”(和)、“不”(不)、“論”(討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于環境的變化存而不論,只專注于自己的工作。
2. 這個決策顯然是存而不論了市場的需求和客戶的反饋。
3. 我們不能只看結果,而要注意過程,不要存而不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存而不論與只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和原因的行為聯系起來。你可以想象一個人把問題放在一個箱子里,然后只關注箱子的外面而不去打開箱子看里面的問題。這樣的行為就是存而不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存而不論意思相近的成語,如"有目共睹"、"漠不關心"等,來擴展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考試得了滿分,可是老師存而不論,還是批評了我。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班的體育老師總是存而不論我們的努力,只看重比賽的結果。
3. 高中生(16-18歲):有些學生對社會問題存而不論,只關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4. 大學生(19-22歲):有些人在大學里只關注考試成績,存而不論其他的學習經驗。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工作中,我們不能存而不論客戶的需求,要重視他們的反饋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