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靈
基本解釋
用茅草扎成的人馬,為古人送葬之物。《禮記·檀弓下》:“涂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鄭玄 注:“芻靈,束茅為人馬,謂之靈者,神之類。” 孫希旦 集解:“涂車芻靈,皆送葬之物也。” 南朝 宋 謝惠連 《祭古冢文》:“芻靈已毀,涂車既摧。”《舊唐書·李勣傳》:“明器惟作馬五六匹,下帳用幔皁為頂,白紗為裙,其中著十箇木人,示依古禮芻靈之義,此外一物不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蓮香》:“生追出,提抱以歸,身輕若芻靈。”
成語(Idiom):芻靈(chú líng)
發音(Pronunciation):chú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才智敏銳、思維敏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芻靈一詞源于《莊子·逍遙游》中的“芻狗之靈”。芻狗原本是指貧寒的狗,因為吃粗糧,所以形容瘦弱。而“靈”則表示聰明、敏捷。芻靈的含義是指一個人的才智敏銳,思維敏捷,能夠迅速理解問題并作出聰明的判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芻靈常用于贊美人的智慧和聰明才智。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思考、解決問題或應對挑戰時表現出的機智和敏銳。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贊美一個聰明的學生、一個機智的領導者或一個敏銳的觀察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只狗吃了芻草長大,它的主人將它送給了一位貴族。這只狗在貴族家中表現出非常聰明的才智,因此被稱為“芻狗之靈”。后來,人們將這個詞用來形容聰明才智敏銳的人,形成了成語“芻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芻靈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芻”和“靈”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維非常芻靈,總能快速找到問題的關鍵。
2. 她的芻靈頭腦使她在團隊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芻靈”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聰明的狗在吃芻草時變得機智靈活,這樣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莊子·逍遙游》中的其他故事,以及其他與智慧、聰明相關的成語,如“智勇雙全”、“聰明絕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芻靈頭腦讓他在數學競賽中取得了好成績。
2. 初中生:她的芻靈思維使她在科學實驗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3. 高中生:他的芻靈洞察力使他在辯論賽中取得了勝利。
4. 大學生:她的芻靈智慧使她在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