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駁
成語(Idiom):翠駁
發音(Pronunciation):cuì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山脈或樹木繁茂、郁郁蔥蔥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翠駁一詞由兩個詞組成,翠指的是綠色,駁指的是斑駁、紋理。翠駁形容山脈或樹木葉子繁茂、顏色斑駁的景象,意味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翠駁常用于描繪自然風景或人物形象,表達生機勃勃、繁榮昌盛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大自然的美麗景色、植物的茂盛生長,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精神飽滿、朝氣蓬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翠駁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唐才子傳》中,描述了一位名叫王之渙的文人在行船途中看到了一座山脈,山上的樹木郁郁蔥蔥,顏色斑駁多彩,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了形容山脈或樹木繁茂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翠駁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動詞或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山上的樹木翠駁欲滴,景色如畫。
2. 春天來臨,大地一片翠駁,充滿生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翠駁的發音與“翠綠”的意思聯想起來,翠駁形容的是綠色的樹木繁茂的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自然景色相關的成語,如“蓊蓊郁郁”、“蔥蘢繁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山上的樹葉翠駁欲滴,像一片綠色的海洋。
2. 初中生:春天來了,大地一片翠駁,花開滿山坡。
3. 高中生:這幅畫的色彩斑駁,猶如山上的翠駁景色。
4. 大學生:在大自然中散步,感受到山水之間的翠駁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