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調
基本解釋
見“ 樂亭大鼓 ”。
成語(Idiom):樂亭調
發音(Pronunciation):lè tíng d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高尚,令人欣慰和愉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樂亭調出自《左傳·襄公十二年》:“樂亭之戰,晉文公敗我師,我師狼狽奔走,乃曰:‘吾何以事君?’樂亭之人曰:‘子何不樂亭之調乎?’乃樂亭之調,文公既之晉城,乃使人謝我師。故曰:‘樂亭之調’。”樂亭是古代的一個地名,而“調”指的是音樂的曲調。這個成語意味著在逆境中保持高尚的品質,以及用和諧的方式應對困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樂亭調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困境中保持高尚的品質,不為外界的困難所動搖,且以和諧的方式處理問題。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高尚品德和處事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樂亭調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在樂亭之戰中,晉文公擊敗了齊國的軍隊,齊國的將領狼狽逃跑。當時,有人建議將領可以用樂亭的音樂調子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以此來緩解困境。將領照此建議行事,晉文公聽后感動,派人向齊國將領表示感謝。從此,樂亭調成為形容高尚品德和處事能力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樂亭調的結構是“樂亭+調”,其中“樂亭”指的是地名,而“調”指的是音樂的曲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表現出樂亭調,始終保持樂觀和高尚的品德。
2. 這個領導的處事風格總是以樂亭調為準則,他處理問題的方式總是和諧而高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樂亭之戰中的將領在困境中用樂亭的音樂調子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結合例句和故事起源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樂亭調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樂天知命、樂善好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老師總是以樂亭調為榜樣,她對我們很關心,讓我們感到很愉快。
2. 初中生:在面對考試失敗時,我們應該以樂亭調的心態面對,不氣餒,繼續努力。
3. 高中生:樂亭調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我們應該努力培養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樂觀和高尚的態度。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以樂亭調為準則,用和諧的方式處理問題,積極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