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呼
基本解釋
(1).封建時代對皇帝的祝頌儀式,叩頭高呼“萬歲”三次。 唐 盧綸 《皇帝感詞》詩:“山呼一萬歲,直入九重城。” 元 關漢卿 《玉鏡臺》第四折:“山呼,共謝得當今主。”《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拜過,又率領眾百姓望著北闕山呼舞蹈,共謝皇恩。”參見“ 嵩呼 ”。
(2).高聲吹呼。 趙樸初 《滿庭芳·為人民大會堂作》詞:“聽各族山呼一語言,看遠朋海會異衣冠。”
(3).鳥名。 明 楊慎 《鵯鵊非杜鵑》:“鵊,鵯鵊也。 唐 詩作‘仳鵊’,今名‘山呼’。”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卷四五:“山胡,一名山呼,一名珊瑚,出 嶺 南,巧聲之鳴。”
成語(Idiom):山呼(shān hū)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山之間傳來的回聲,形容聲音嘹亮、回響遠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呼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山”和“呼”。山指高山,呼指呼喊、叫喊。山呼形容聲音在山谷間回蕩,聲音嘹亮、回響遠大,引申為形容聲音洪亮、宏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山呼可用于形容聲音洪亮、回響遠大的場景,常用于文學作品、演講、音樂等方面。也可用于形容人的聲音嘹亮、氣勢雄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山呼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淮陰侯傳》中的故事。故事中,淮陰侯劉邦與項梁在戰爭中結成聯盟,共同對抗秦朝。在一次戰斗中,劉邦在高山上呼喊:“我是劉姓,愿與天下英雄共同平定天下!”他的聲音在山谷間回蕩,讓項梁震撼不已。從此以后,山呼成為形容聲音嘹亮、回響遠大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山呼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形式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演講者的聲音如山呼般嘹亮,讓人印象深刻。
2. 音樂會上,樂手們奏出的樂曲如山呼般宏亮,瞬間填滿了整個大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山呼這個成語。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上,大聲呼喊,聲音在山谷間回蕩,嘹亮而宏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聲音、音樂相關的成語,如“鐘鳴鼎食”、“鴉雀無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山上大聲呼喊,聲音回蕩在山谷間,就像山呼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演講者的聲音如山呼般嘹亮,讓人印象深刻。
3. 高中生(16-18歲):音樂會上,樂手們奏出的樂曲如山呼般宏亮,瞬間填滿了整個大廳。
4. 大學生及以上:他的演講聲音洪亮如山呼,激勵了在場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