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
基本解釋
寒食日。 三國 魏 曹操 《明罰令》:“聞 太原 、 上黨 、 西河 、 雁門 ,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云為 介子推 ……北方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將有不堪之患。令到,不得寒食?!?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去冬至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宋 梅堯臣 《依韻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詩:“一百五日風雨急,斜飄細溼春郊衣?!?宋 洪邁 《容齋四筆·一百五日》:“今人謂寒食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歷節氣六,凡為一百七日,而先兩日為寒食。故云?!币嘤兄^一百六日者。詳“ 一百六 ”。
成語(Idiom):一百五日
發音(Pronunciation):yī bǎi wǔ r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愚笨、頭腦簡單,思維遲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百五日源自“一百五十”,意為150。在中國傳統的計數方式中,將150稱為“一百五”。而這個數字與“傻瓜”諧音,因此成為形容人愚笨的說法。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頭腦簡單,思維遲鈍,缺乏智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低或諷刺一個人的智商低下、思維遲緩,或者形容一個人做事不周密、缺乏判斷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然而,根據民間傳說,這個成語可能與古代一個愚笨的人物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一百五”和“日”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勤奮,但是一百五日,總是做不出什么成績。
2. 這個學生雖然努力學習,但是他的一百五日的智商限制了他的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百五日”與愚笨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腦袋里只有150個思維框架,無法思考更復雜的問題。可以通過繪制圖畫、編寫故事等方式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愚不可及”、“蠢如豬”,以擴大對形容愚笨的詞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數學成績一百五日,老師都不想夸獎他。
2. 初中生:他一百五日,連最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
3. 高中生:他雖然一百五日,但是在其他方面還是很有才華的。
4. 大學生:他的一百五日形象給人一種可愛的感覺,大家都很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