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癥
頑癥(wán zhèng)
發音:wán zhèng
基本含義:形容頑固、執拗的病癥或毛病。
詳細解釋:頑癥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頑指頑固、執拗,癥指病癥、毛病。頑癥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或行為執拗固執,難以改變。
使用場景: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頑固、執拗的性格或行為,表示難以改變或糾正。
故事起源:《晉書·王濬傳》中有一段故事,講述了王濬在修筑太湖時,遇到了一塊巨石,眾人勸他放棄,但他卻堅持要移動這塊巨石。最終,王濬成功移動了巨石,因此形成了“頑癥”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頑和癥。
例句:
1. 他對自己的錯誤從不承認,真是個頑癥不改的人。
2. 這個孩子太頑癥了,無論怎么教育他都不聽。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類比“頑癥”這個成語中的“頑”字,想象一個人頭頂上頂著一個巨石,表示他的行為或性格非常執拗固執,難以改變。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成語中的“頑”字在其他成語中的用法和意義,如“頑固”、“頑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從小就是個頑癥不改的孩子,老師怎么教育他都不聽。
2. 初中生:這個頑癥的同學總是不按時完成作業,老師都快被他氣瘋了。
3. 高中生:他對自己的看法非常頑癥,無論別人怎么說都改變不了他的想法。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