攛掇
成語(Idiom):攛撥(cuān bō)
發音(Pronunciation):cuān b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教唆、煽動、慫恿他人做某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攛撥是一個動詞,常用于形容某人對他人的行為進行煽動、慫恿或唆使。它強調通過言辭或行動激發他人的情緒或欲望,促使其采取行動。攛撥常常伴隨著一種負面的意義,因為它通常指的是鼓動他人做違背道德或倫理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攛撥常常用于描述某人激發他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情況。比如,可以用它來描述某人慫恿他人參與非法活動、煽動他人對某人進行暴力行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攛撥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這篇文章中。文章中描寫了一個人通過攛撥他人,使得他人放棄了原本的忠誠和正直,而去追隨邪惡的行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攛撥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應該避免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攛撥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攛”表示激發、唆使,而“撥”表示鼓動、調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攛撥了一群年輕人去鬧事。
2. 她攛撥他的朋友背叛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攛撥”與“煽動”、“慫恿”等詞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此外,可以聯想到攛撥的發音與“串播”相似,這也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挑唆”、“煽風點火”等,以擴大對攛撥這一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攛撥小紅搶玩具。
2. 小學生:老師不允許我們攛撥同學打架。
3. 中學生:他們攛撥同學逃課去網吧玩游戲。
4. 大學生:他們攛撥同學參加抗議活動。
5. 成年人:他們攛撥員工泄露公司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