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壤
成語(Idiom):泉壤
發音(Pronunciation):quán r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泉水的源頭和土地的表面,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泉壤”由“泉”和“壤”兩個詞組成。其中,“泉”指泉水的源頭,代表事物的根本或起源;“壤”指土地的表面,代表事物的基礎或根基。結合在一起,成語“泉壤”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礎,強調事物的起源和基礎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根本、基礎或重要性,強調事物的起源和基礎的重要性。可以用來形容人才、道德、基礎知識等方面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泉壤”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一年》這篇文章中。文章講述了齊國的襄公聽說晉國的韓宣子非常有才華,于是派人去晉國請他來齊國任官。韓宣子接到請托后,回信說:“泉壤之請,豈敢辭命。”這句話意思是說“泉壤之請”,即事關重要的請托,他不敢推辭。后來,人們就用“泉壤”來形容事物的根本或基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公司的泉壤,沒有他,公司就不可能發展得這么快。
2.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泉壤,沒有文化的積淀,國家就無法繁榮昌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泉壤”的兩個字分別與其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泉水的源頭代表事物的根本或起源,而土地的表面代表事物的基礎或根基。可以想象泉水從地下涌出,形成泉水的源頭,同時泉水滋潤土地,給事物提供生長的基礎。通過聯系這些形象,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泉水、土地相關的成語,如“泉涌汩汩”、“泉水相通”、“泉水長流”等,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泉壤是植物生長的基礎,沒有泉壤,植物就無法生長。
2. 初中生:科學知識是學習的泉壤,沒有扎實的科學知識,學習就無法建立起來。
3. 高中生:道德是人格的泉壤,沒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一個人就無法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4. 大學生:基礎知識是專業發展的泉壤,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專業能力就無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