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剝
成語(Idiom):攻剝(gōng bō)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b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武力或欺騙手段剝奪他人的財物或權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攻剝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攻指用武力或欺騙手段進行攻擊,剝指剝奪他人的財物或權益。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種不公正的行為,即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他人的財產或權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通過欺騙、壓迫或利用弱勢群體來獲取自己的利益。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擇手段、不顧道德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攻剝這個成語最早見于《晉書·劉昫傳》。據傳,劉昫是晉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因為貪婪而被人指責攻剝百姓的財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貪婪和不公正的行為會帶來不良的后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攻剝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攻是動詞,剝是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商人通過攻剝的手段獲取了大量財富。
2. 他們利用職務之便,攻剝了無辜百姓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用刀攻擊另一個人,然后剝奪他的財物。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攻剝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攻心為上、剝削等。了解這些相關成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攻剝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小偷用攻剝的方式偷走了我的零食。
2. 初中生:有些人為了發財,不擇手段地攻剝他人的財產。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強監管,防止企業通過攻剝手段剝奪消費者的權益。
4. 大學生:在商業競爭中,有些企業會通過攻剝競爭對手來獲取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