鐐琫
成語(Idiom):鐐琫
發音(Pronunciation):liào bě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被束縛、限制,無法自由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鐐琫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鐐”是指腳上的鐵鏈,用來束縛行動,而“琫”則是指古代的一種珠寶,寓意貴重。鐐琫的含義是指人或事物被束縛、限制,無法自由行動,如同貴重的珠寶被鐐銬束縛住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鐐琫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種環境或條件下受到限制,無法自由發展或行動。可以用來描述社會、家庭、學校等各個層面的束縛和限制。例如,一個有才華但因為家庭環境的限制而無法施展的人,可以用鐐琫來形容他的處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鐐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文學家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的故事。故事講述了當時梁武帝問劉義慶:“你對朝廷有何建議?”劉義慶回答說:“臣有一言,但恐怕言出之后,會被鐐琫束縛住。”這個故事成為后來鐐琫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鐐琫”是由兩個漢字構成的,沒有其他的結構特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家庭的貧困而被鐐琫,無法接受更高的教育。
2. 這個公司的發展受到了各種限制和鐐琫,無法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
3. 在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常常受到各種束縛和鐐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腳上被鐵鏈束縛住,同時手中還拿著一顆貴重的珠寶,表示他被束縛住無法自由行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束縛、限制相關的成語,如“桎梏”、“羈絆”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和理解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被家長的規定鐐琫住了,不能在晚上玩電子游戲。
2. 初中生:學習的壓力讓我感覺自己被束縛住了,好像被鐐琫一樣。
3. 高中生:高考的備考壓力讓很多學生感到自己被鐐琫住了,無法自由發展。
4. 大學生:畢業后找工作的壓力讓我感到自己被鐐琫住了,無法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