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
基本解釋
開始;起初。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宋 吳泳 《送鮮于漕》詩:“持此踰二年,相眎如一初。”《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記得我一初到他那里時候,才送了帖子進去,他就連忙叫兩個差人出來請我的轎。”
成語(Idiom):一初
發音(Pronunciation):yī c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一開始,最初的階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初指的是某個事物或階段的最早、最初的階段。它強調了事物發展的起點,通常用來形容時間、地點、狀態等的最初階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初常用于描述各種事物的起始狀態,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最初階段,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開始階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初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出自中國古代文化名著《左傳》。它原本用來描述春天的開始,后來逐漸引申為形容事物的起始階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初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一”表示“一個”、“最初的”意思,“初”表示“開始”、“起點”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在一初的時候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 這個項目在一初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們堅持下來了。
3. 他在一初的階段就展示出了出色的才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初”與“一開始”聯系起來,用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同時,可以將“一初”與自己的經歷聯系起來,思考在哪些方面自己曾經處于最初的階段,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成語的用法和應用場景,了解更多與“一初”相關的成語,例如“一朝一夕”、“一日三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一初的時候開始學習彈鋼琴。
2. 初中生:我們班級在一初的時候成立了一個志愿者團隊。
3. 高中生:在一初的階段,我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初步的想法。
4. 大學生:我在大學的一初就加入了學生會,參與組織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