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闕
成語(Idiom):損闕(sǔn què)
發音(Pronunciation):sǔn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損害國家、民族、家族的利益或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損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損”意為削弱或損害,“闕”意為國家或家族的利益。整個成語表示損害國家、民族、家族的利益或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損闕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以個人私利為重,不顧國家、民族、家族利益的行為,例如貪污腐敗、破壞社會和諧、侵害他人權益等。它也可以用于批評那些不顧大局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損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在《左傳》中,有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季孫的人因為私欲而不顧國家利益,最終導致國家陷入危機。這個故事成為了損闕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損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貪污行為損闕了國家的利益。
2. 這種破壞社會和諧的行為是對社會秩序的損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高大的城墻,上面有一道門,這道門代表國家、民族、家族的利益。如果有人故意損壞這道門,就是損闕了國家的利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例如“利欲熏心”、“鋌而走險”等,來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欺騙行為是對我們班集體利益的損闕。
2. 初中生(13-15歲):這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的損闕。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貪污腐敗行為是對國家利益的損闕。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以上):這種不顧大局,只為個人利益的行為是對社會秩序的損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