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履湯蹈火
發音(Pronunciation):lǚ tāng dǎo h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勇敢無畏,不怕困難和危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履湯蹈火一詞源于《論語·述而》:“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履之;舜發于畎畝之中,孝文之舉以治其國,其斯之謂與?’”。意思是說,孔子能夠說出夏朝和殷朝的禮儀,但這兩個朝代已經不存在了,所以這些知識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已經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孔子接著說,如果這些知識有實際用途,他就會盡力去學習和遵守。其中的“履之”就是指愿意踐行、實踐,而“湯蹈火”是對履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危險的形象化描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勇敢無畏,不怕困難和危險的精神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孔子的言論,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履湯蹈火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履湯蹈火”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履湯蹈火,充分展現了他的勇敢精神。
2. 面對困難,我們要像履湯蹈火一樣勇往直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火焰和熱湯中行走,這樣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勇敢無畏相關的成語,如“大義滅親”、“舍生忘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履湯蹈火的英雄,為了保護同學,他毫不猶豫地沖到了火場。
2. 初中生:在面對考試壓力時,我們要像履湯蹈火一樣堅持努力,不怕困難。
3. 高中生:他在創業的過程中履湯蹈火,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