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悌
基本解釋
不恭順。《逸周書·謚法》:“述義不悌曰丁。” 孔晁 注:“不悌,不遜順也。”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教養·置善惡簿》:“某人行某,悖亂不悌,作某惡事。”
成語(Idiom):不悌
發音(Pronunciation):bù t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孝順父母,不順從兄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悌是指不尊敬父母、不順從兄長姐妹的行為。悌是兒女對父母的敬愛和順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不悌則是違背這種美德,不尊重父母、不順從兄長姐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悌一詞常用于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等場合,用來教導人們要尊敬父母、順從兄長姐妹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悌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為政篇》中,是孔子對于不孝的行為進行批評的一種表達。在古代中國,尊敬父母、順從兄長姐妹是一種基本的道德要求,不悌的行為被視為道德敗壞的表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悌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悌,經常對父母態度冷淡,這讓他的家人非常傷心。
2. 作為一個兄長,他應該引導弟弟妹妹,而不是不悌,讓他們走上錯誤的道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悌”與“不孝順父母,不順從兄長姐妹”這個基本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不悌的人不尊敬父母、不順從兄長姐妹的形象,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傳統家庭價值觀念和道德要求,學習如何尊敬父母、順從兄長姐妹。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觀看相關的電影或紀錄片等來深入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媽媽對我很好,我要懂得感恩,不悌他們。
2. 初中生:作為一個哥哥,我要照顧好弟弟妹妹,不悌他們。
3. 高中生:尊敬父母、順從兄長姐妹是一種美德,我們要避免不悌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