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防
基本解釋
◎ 不防 bùfáng
(1)
[unexpected]∶沒有料想到
冷不防
倘有不防的事如何得了
(2)
[not be on the alert]∶沒有防備
乘其不防
詳細解釋
不料;沒想到。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櫻桃小口嬌聲顫,不防花下,有人腸斷。”《紅樓夢》第九回:“那時只顧得志亂説,卻不防還有別人。” 茅盾 《林家鋪子》六:“里邊 林大娘 本來還被瞞著,不防小學徒漏了嘴, 林大娘 那一急幾乎一口氣死去。”
成語(Idiom):不防(bù fá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f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預防,不防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防是一個負面的成語,表示沒有預防、沒有防備的意思。它強調人們在行動、思考或處理問題時缺乏警惕,沒有做好準備,導致出現(xiàn)意外或不利的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防常用于描述人們對某種可能性沒有做好預防或防備的情況,常見于口語和文學作品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晏子使楚》。故事中,晏子是齊國的一位聰明智慧的謀士,他被派往楚國傳達國君的命令。在途中,晏子遇到了一位楚國的官員,對方問晏子是否有什么事情要告訴楚國國君。晏子回答說沒有。然而,當晏子到達楚國后,國君卻責備他沒有提前告知楚國。晏子解釋說他之所以沒有告知,是因為他沒有被問到。這個故事中的“不防”形象地展示了沒有預防、沒有防備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不防”的結構比較簡單,由“不”和“防”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時不防,結果被偷了手機。
2. 在進行重要考試前,不防多做些練習題,可以提高分數(sh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不防”:
1. 將“不防”分解為兩個字:“不”和“防”,并理解其含義。
2. 制作一張記憶卡片,上面寫著成語“不防”的發(fā)音、含義和例句,反復閱讀和復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不防”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預防、防備相關的成語,例如“防患未然”、“防微杜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上學的時候不防帶傘,結果被雨淋濕了。
2. 初中生:為了避免被病毒感染,我們要做好防護措施,不能不防。
3. 高中生:考試前,我要做好復習,否則不防考不好。
4. 大學生:在外地旅行時,不防遇到一些危險的情況,需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