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正
基本解釋
(1).保存正統、正宗。《三國志·魏志·杜夔傳》:“自 左延年 等雖妙於音,咸善 鄭 聲,其好古存正莫及 夔 。”
(2).維護、保持正氣、正義。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故明賞以存正,必罰以閑邪。”《晉書·潘尼傳》:“崇德莫大乎安身,安身莫尚乎存正,存正莫重乎無私,無私莫深乎寡欲。”
成語(Idiom):存正
發音(Pronunciation):cún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保留正義,堅守正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存正是一個表示堅持正義和守正道的成語。它強調在面對各種困難和誘惑時保持正確的道義和原則,不偏離正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存正常常用于勸誡他人在困難時不要妥協,堅持正確的道義和原則。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誘惑時能夠保持正直和堅守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存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一文中。公孫丑是孟子的學生,他問孟子一個問題:“有人對我說,‘你的父親有一斗的粟,你偷了去,是什么原因?’我說,‘我餓了。’然后他問,‘那你的母親呢?’我說,‘我父親偷了去給她吃了。’他又問,‘那你的兄弟呢?’我說,‘我母親偷了去給他吃了。’他問,‘那你的妻子呢?’我說,‘我兄弟偷了去給她吃了。’他問,‘那你的子女呢?’我說,‘我妻子偷了去給他們吃了。’他問,‘那你的朋友呢?’我說,‘我子女偷了去給他們吃了。’他問,‘那你的鄰居呢?’我說,‘我朋友偷了去給他們吃了。’他問,‘那你的國家呢?’我說,‘我鄰居偷了去給他們吃了。’他問,‘那天下呢?’我說,‘我國家偷了去給他們吃了。’他問,‘那神明呢?’我說,‘天下偷了去給他們吃了。’我想,‘天下都偷了去給他們吃了,我再偷去給誰吃呢?’于是我不偷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誘惑時,我們應該堅守正義和道義,不偏離正確的道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存正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存”和形容詞“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貪污的誘惑時,我們應該堅守正義,存正不偏離。
2. 他在工作中一直堅持正道,存正不偏。
3. 面對困難,我們要存正不偏,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信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結合故事起源中的公孫丑的經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面對各種困難和誘惑時,像公孫丑一樣堅守正義和原則,不偏離正確的道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和道德觀念,以及其他與正義和道義相關的成語,如“正直無私”、“正義凜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學會存正,不做任何不正當的事情。
2. 初中生:在考試中,我們要遵守考場紀律,存正不作弊。
3. 高中生:面對誘惑,我們要堅守正義,存正不偏離自己的原則。
4. 大學生:在職場中,我們要堅持正道,存正不偏,不為了個人利益而違背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