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吐心吐膽
發音(Pronunciation):tǔ xīn tǔ d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忠誠、坦誠,毫無保留地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吐心吐膽是由“吐”和“心吐膽”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吐”指的是傾吐、表達,“心吐膽”表示心思和膽量都能夠傾吐出來。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非常坦誠,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和感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非常忠誠、真誠,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或感情。可以用于夸獎一個人的坦誠和真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衛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貴族,他非常忠誠,每次參加國家的會議,都會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有一次,他和其他貴族一起參加國家的會議,他們都在會議上說一些奉承的話,只有孟嘗君坦率地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后來,這個故事成為了成語“吐心吐膽”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式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吐心吐膽的人,從不說謊。
2. 她吐心吐膽地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吐心吐膽”這個成語與“坦誠”、“真實”等詞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肝膽相照”、“剖肝泣血”等,來擴大對于坦誠、真實等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是個吐心吐膽的人,從不說謊。
初中生:她吐心吐膽地向老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高中生:只有吐心吐膽地表達意見,才能實現真正的溝通。